李旋旗:打通校企对接最后一公里---常德日报

 人事处    2020-01-15 09:39:39    

隆冬时节,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人事部的会议室里,刚一坐下,住常省政协委员、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院长李旋旗就打开了话匣子,“一方面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学生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深入生产实际,达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只有高校和企业真正实现深度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李旋旗认为,应用型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特殊使命,然而,单靠学校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在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后阶段,学校的实习实训面临困境,很多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深入生产实际,达不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

怎样才能使高校与企业人才供需矛盾得到化解?为此,李旋旗在今年召开的省政协会议上以“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困局,打通校企对接最后一公里”为题提出建议,认为只有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首先是我们高校要主动求变,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主动与企业生产需求对接,与企业协商,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制定有效机制,保证能让学生上到生产一线学到真本领,缩短具备应用能力的学生在供需上的距离。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多结合实际应用。同时,可委派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提升自身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另外,做科研课题的教师,一定要参与企业实践,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李旋旗扳着手指头说。

然而,校企合作中最为灵活和关键的部分还是企业。李旋旗通过调研走访后认为,首先,企业要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人才需求调整,不能把培养人才的工作看成是额外负担,要积极主动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来,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指导,提供相应的条件。其次,企业要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和生产实践课题,并配备专门的指导人员,特别是国企应当多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配备高级工匠,传授真本事、真技能,要改变传统观念,主动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最后,政府要积极作为,要让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使主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作贡献成为企业界的广泛共识,同时出台相关的保障政策和奖惩措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国内业界中不重培养,拿来即用的实用利己主义风气。

李旋旗还建议,政府可尝试优先建设一批校企协同育人企业,专门为培养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在企业招收学生实习实训的问题上,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教育基金”,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和企业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和工作实践时经费和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鼓励和帮助高校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使高校和企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动手能力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